top of page

聽,來自生命的歌

一生的終極目的是追尋「返本歸真」的道

2008年512汶川地震,我們從「心」出發,在世界中心呼喚愛,凝聚了與「生命有約」的精神平臺,連結了一群懷著「慈悲心」、「奉獻心」、「傳愛心」的心靈天使,前往四川北川擂鼓鎮以接力隊的模式,與居民共同經歷了人生十三個月心靈洗滌之旅,以愛傳言,建立共生、共好、共長、共用的關係,從參與「災後心靈重建支持計劃」專案,這段生命歲月的情境,深受震撼與感動。歷程中,讓我再次省思人與人、人與環境、人與自然的關係,成為立志回歸祖國,推動「藝術和生命教育」理念的源泉,瞭解祖國「人道關愛」政策規範下,政府部門如何與民間共同合作、民間團體如何帶領義工進行「人道關愛」,為日後與社工系學生和四川山區學校共同推動「藝術和生命教育」尊下了基礎,協助大學生對社會國家建立歸屬感及責任感的使命。

生活與生命美學,因此萌發

在災後自然軌跡中,生命與生命密切地在一段日子內相遇相知,共同用情誼之手,讓我們的生命故事譜出動人的歌曲「天各一方」,誰令我能情深一片,誰領我溫柔如水清澈,誰領我心靈回覆恬靜,誰令我拋棄內心牽掛,重拾往年純潔美夢,讓我心靈重得安慰,讓我安躺月下。從不間斷地與心靈天使對話,讓我覺醒「人道關愛」是內省的精神學與美學,體會人脈的生命氣度、情操與格局的展現,見悟這是一條永無止境的學習歷程,我們願意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鍛煉恒心與意願,因此促成了精神力的钁爍,以及個人發展與自我提升。這段學習的過程中,更覺察「心靈天使」模式除了能夠應用災後輔導知識外,還能啟發「生命教育」、「藝術教育」,人與自然、人與人間的「關係美學」、提倡身體力行與親手創化的「生活與生命美學」。

從踏上一輛開往「人道關愛」的生命列車上,這趟超越生死時空之旅途,穿越汶川地震、臺灣風災、印尼、青海玉樹地震及日本的海嘯的旅程中,提醒余生更清楚地覺察,重新檢視自己的核心信念、價值、思想,並自問人生有哪些更重要的意義,隨時自省需要改變什麼。透過這些年參與的災難事件,參透了生命無價,迫使自己放下固執的習性,以更高的視野和愛看待萬事萬物。因此選擇在二0一一年五月十二日的紀念日子,約會了心靈天使陳虹秀和巫雲寬在家附近的大美篤船灣淡水湖水庫促膝詳談白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讓我清楚看到自己的生命課題是追尋「返本歸真」的道,那天決定辭工往山區去闖,放下壓力,放下恐懼,放下自卑,重拾自信,瞭解自己、接納自己、擴展自己,決定於二0一一年十一月十一日,帶著50kg的行囊,只身來到四川成都成立社會企業「IDLE花香藝術館」,成立花香的初衷,我覺得生命往往來自藝術與心靈的相遇,花香可以讓人感到安慰,藝術可以傳達溫情,大家彼此了解,相互關懷,並不只是情感表達,更是開展愛力,感恩獲得志同道合的心靈天使(張綺雲、鄧惠馨、馮轉屏、吳新健)傾心支持和祝福,我們「以藝術燃亮生命,用情感溫暖人心」做為夢想園地的起源,提高生命正能量的路徑,以健康、家庭、創業、關係、心智、情感、精神七大面向的全人多線發展,有資助50名山區孤兒、單親家庭和貧困學生讀書,也有培訓孤兒及少數民族大學生,扶助他們發展可持續的業務。這裡的少數民族手工藝作品,都經過我們重新設計,營運收入再用作山區助學。花香的極致是成為那無處不在的逆風香,那是我們不生不滅,永恆地散發著愛的韾香,這是「人道關愛」心法最真美的精髓,也是我們最終的目的。

孩子,陪著你走

我不會忘記二零一四年的八月,正當我們為資助學生黃中山能升讀高中和「百人重建家園計劃」正式新居人伙的時候。那刻,鄰近黃中山家一百公里外的西湖村的老房子於二零一四年七月初因大雨而倒塌。這裡住了一名8歲的小女孩和74歲的老奶奶,由於房子倒塌了,她們被政府安排入住了一所20平方尺的小石屋。

她是李小雨,二零一二年十一月,花香藝術館展開了「石榴花健康成長自強計劃」,了解山區孩子在生活和學校有何困難,以便籌集助學金協助他們渡過難關。當我們到達芝溪小學時,校長很誠懇地建議我們前往李小雨的家中,因為校長十分擔心她家的情況,不久,一位十分矮小而眉頭深鎖的孩子出現在我們眼前。可能因為她的母親去世了,可能她擔心父親離家後被火燒傷後又音訊全無法!可能她憂心70歲高齡有風濕的奶奶不知能照顧她多久,只是本應出現在孩子身上的天真瀾漫彷彿早已消失,讓矮小的小雨年紀小小便為自己和奶奶的生活擔憂。小雨和奶奶現在只能靠政府低保戶的資助金額生活,當我們詢問她有何需要時,她說: 「沒什麼」那刻,我們無言了! 我們心中決定成為她的助學者。小雨成長的故事,讓人心酸。

人世間,生命無常,福祸難測,一場豪雨摧毀了小雨的家園。這一次並不是小雨來電告訴她們的家園塌下來,是芝溪校長致電通知我們,並希望我們可以共同協助小雨重建家園。 校長的提出,心裡泛起一絲絲漣漪,想起李小雨尾頭心鎖的臉龐,想起年紀小小的她,經歷讓人心酸的故事。儘管花香藝術館面臨拆遷問題,但我們仍願意為小雨和奶奶出一分微薄之力,聖經賢傳:「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我們在一切患難,神都安慰我們,使我們能用祂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些在各樣患難中的人。」這一次我們並沒有以百人重建家園的方式眾籌,只是按信心向二位朋友盧佩儀(心靈天使)和王莉籌募共人民幣一萬,并且聯同校方和當地政府共同協議籌集共三萬元人民幣,幫助小雨重建家園,希望儘快在雨季來臨之前給予她們一所溫暖的家。

李小雨有了一所溫暖的家之後,她寫了一封信給我們「親愛的天使們,多謝您們給我們有溫暖的家和溫飽的生活,可以上學讀書,也多謝您們帶我來到成都新花香,認識新朋友,學習藝術教育,使我在困難中可以倚靠和分憂。感謝秋雯婆婆,送了一隻小花狗給我,我希望長大之後有能力收留流浪犬,可以成立流浪犬之家,照顧流浪犬給他們愛與關懷,我要盡力回饋,扶助更多和她一樣有相似背景的流浪犬,給他們有個溫暖的家」

我是幸運兒,感恩孩子們願意走進我的生命裡,在孩子的生命中,我可以學習簡單的心思, 只要我們有一顆感受快樂的心,選擇做一個快樂的人便是了。而快樂人生的鑰匙便是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只要我們讓心靈安靜下來,真誠地為一件事感恩,慢慢地,一件一件感恩的事便會不斷湧現出來了,我們會驚歎自己是何等蒙福的人!

回憶的栽種恩

人生穿過春風秋雨,這十年的人生旅途,收集了各種悲歡苦樂,見悟生命無常,珍惜活著的每一天,上天給每個人的試卷都不同,有時會遠遠超出你的能力,經歷窩心的疼痛,學會了堅強,勇敢的面對人生,生活沒有真正的完美答案,在不完美中成長,我相信只要用心作答,全力以赴,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天當就夠了。

回想2011年辭去自己有份創辦的無國界社會的工作,只身到四川成都建立花香藝術館,於2014年1月被政府通知拆遷,感恩一群愛心天使協助我,共同努力參與花香重建工程,於2015年以全新面貌重現在四川成都三聖花鄉,一處鳥語花香的優山美地的環境中,我們同時用汗水和努力開墾了一個生命足跡教室種植蔬菜,希望自給自足,過著歸隱田園的生活。可惜政府沒有通知書之下,再次無情的把農莊拆掉,破壞了農田裡所有農作物,中國政府可有知道:一個女子每天晨曦六時起床,每天挑起兩桶水,來來回回的歲月,「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又有誰明白那刻的困苦呢!

2016年的盛夏,非常感恩我們獲得香港教師夢想基金會及綠悠生活館創辦人陳正(高山)實現我們一群築夢者的夢想,支持與愛同行藝術教育體驗計劃,藉夢想基金,設立專屬車輛盛載有關生活美學的教材套,為山區孩子提供藝術工作坊和體驗活動。

2017年的2月下旬至4月初期間,與香港插畫師Little Half小半、四川青年藝術家裴俊卿以及村童一起繪畫共9幅巨型牆繪,為富順縣加添色彩及正能量。現在我們帶著同一顆真善美的心幫助尼泊爾受災影響的婦女和孩子們,因我們目睹的是婦女們仍苦於怎樣處理每月不潔的生理問題,由於社區健康資源支持,未能關顧個人身體的健康情況,婦女們處理這一切生活的匱乏,他們需要一些溫暖,支持他們維持貧乏的家庭。基於並非一人之力能填補,於是:「進駐更多資源來接力援助」的念頭強烈地浮現。我們希望透過「Happiness Sunflower Hand craft Project」募資計劃,接續援助工作,集結眾人愛心,安定婦女和孩子們的生活。

回首過去,眺望未來,深深體會我們讓美夢成真的唯一方法是「從睡夢中醒來,用行動實現夢想」為婦女和孩子播下築夢的夢想種籽。夢想絕不是一個實踐不了的幻想,最大的差別只在於有去做或沒去做。

來吧! 誠邀你一起坐上「人道關愛」列車,傾聽陪伴我們一起成長生命之歌「銀河鐡道999」

叱哢喳 叱哢喳 叱哢喳

叱哢喳 叱哢喳 叱哢喳

飛車要衝過那銀河

尋找心裡期望

窮困不必畏懼

寧願歷盡滄桑

夢想能為世界

尋覓新生與安康

寧願奮鬥到永遠

憑著勇氣去作戰

理想一生都應該不變遷

寒夜那會到永遠

紅日你我會再見

世間幾多的悲歡亦變遷

闖過太空千里路

去找理想美夢

決心勇往天邊

作者簡介:

曹秋雯,IDLE花香藝術館創辦人,純素主義者,擁有一顆童心和滿滿正能量,活得自在瀟脫。我願意相信別人,所以我遇見的都是好人,我覺得世界很美好,所以我看到了很多美景;我喜歡簡單,所以我的生活也簡單明了;用行走來感悟人生, 我認為生命最幸福的是:「在生的時候能將幸福傳遞給別人,臨終的時候把自己快樂留給世界。 」

IDLE 花香藝術館

Innovation Design Life Education Flowers Museum

Hong Kong Workshop

Tai O

 

Nepal Workshop

Chabahil,Chuchepati (Opposite Of KL Tower) Kathmandu,Nepal

 

arteeco2019@gmail.com  |  www.idlenets.org

此網站最佳瀏覽模式為1280或以上  |  瀏覽器建議使用Google Chrome
© 2017 Supported by designbyray 全力支持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