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DLE 花香藝術館) Service Centre:
Owl Home (Nepal)
ArtêEco 花香生活藝術館( Hong Kong)
Innovation Design Life Education Flowers Museum (Art Education and Mindfulness Space)



義工分享 - 陶造我生命艺术之旅 人生与陶瓷
参加者分享篇:
你有做过陶瓷吗? 体验过当中吗?
小弟是业余中的初初手,未接触陶瓷之前,陶瓷对我来说只是一件冰冷的器皿,没有血肉,没有灵魂,更从未想过可与人生甚至宇宙万物连在一起。
体验共2天半。头半天是理论 ,当然一位初初初接触者,完完全全未能理解发生何事,什么是陶什么是瓷,如何分别(从看、听等方法),由完全唔知唔理解变成了「哦」的一知半解,但这半天理论会能令你在之后的体验中,自我发现当中老师所讲及的理论情况,如没有了这半天理论,便不能知道在当你搓泥时,泥巴的现处于情况,虽然半天理论会令你头上充满问号,但同时也会令你更想知道陶瓷的过程。


落手体验第一天(手搓泥巴陶瓷)。按照老师的分享跟着做,总算做出一两件不象样的作品。过程当中老师经常提醒是次目的是体验,是用手、心去感受泥巴,不要急于想做出甚么甚么形状。
「用手感受」:泥巴初时湿湿软软的,也是冷冷的(可能因为是冬天缘故);后期泥巴开始随着天气、手气,感到变硬了一些有点干水感觉,此时泥巴虽然冷,但会感到自己手掌心的暖意在泥巴中。是日最大感受是,随着看见每位体验者的作品出产,原来陶瓷并再不是一件冰冷的器皿,发现每一件经过人手搓的陶瓷都是充满每个人的热诚、热情,就算大家搓的都是「水杯」,但每个人搓入泥巴的灵魂不同,想表达的意义也每一件都不同。
其实人同泥巴一样,你怎样去搓你自己的人生,怎样在人生内注入自己的灵魂、注入自己的意义、注入自己的心态, 最后你的人生便会给其他人感受到你想带出注入了的意思、表达出注入了的内容。没有好与坏,你放了多少心意去搓泥巴,最后陶瓷作品便有多少含意;你在你的人生放了多少心力去修造自己的生命,最后人生便有多少内涵及意念。
落手体验第二天(拉胚)。
拉胚就好像电影(人鬼情未了)那种,泥巴放在转台上转,随着加水令泥巴变软,从而去塑造自己想做的造型。
过程当中老师经常提醒是次目的是体验,是用手、心去寻找中心点,去感受拉胚与手搓陶瓷的不同,不要急于想做出甚么甚么器皿。

老实地说,中心点确实真的很难找,在一个高速转动的泥巴,要找出中心点并不是一件易事,还要用大拇指在中心点压下去,难道极高;此外水份也很重要,水份太多泥便会塌,水份不够泥太干便很难搓圆揿扁。
是日最大感受是,拉胚当中泥巴的中心点很难找,其实人生当中又有谁能一矢中的成功找出自己的中心点;在拉胚中你要经过多次的拉高搓扁、之后失败又失败、再次拉高搓扁无数次的重复动作,才能开始感受到中心点,感觉就像是在这个宇宙运行当中,每个人都要经过大大少少不同的失败、历练,才能找到自己的中心点,而水份去帮助你的泥巴从而找出中心点,就像是在人生当中寻找中心点时,往往有一些朋友、老师、前辈或其他非人的事物,去帮助你找人生中的中心点。当然水份太多泥巴便会倒塌,人生水份太多便会不懂珍惜,生命的历程也会有倒塌在当中;水份太少泥巴便会不好塑造,人生水份太少便会倔强不愿接受塑造。

随着二天半的体验:其实最大的得着是,从陶瓷当中去反思人生,很多时人生都是要随缘、莫强求比较好一些。
人生要怎么去搓,自己可以尽力去塑造,但改变过程当中会遇到环境气候问题、环境气氛问题,令你想塑造的变成了另一个模形。
简单些说内在的自己可以控制,外在的只可以随着跟着转,虽然可能最后的形状并不是你一开始想塑造的,但你放了多少心血、放了多少意念、放了多少灵魂,都可以从这件错了样的作品内散发出来。
很多时你想塑造得怎样是不可从强求中得到的,反而从随缘中可能会得到更好的。
最后,谢谢观看完低水平中文的分享….
Ken(林建邦) 11/1/2017